矿产资源补偿费
1、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计算公式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法律分析】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指国家从采矿权人的经营中如期收取资源消耗后的价值补偿,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依法向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
2、矿产资源补偿费应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归类为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中的其中一个科目。具体应如何进行核算,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进行处理。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指公司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向国家交纳的费用,也是属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一。
3、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在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中,将所投资的采矿权作为资产,将其转让给采矿权人时,根据相关法规所收取的一种费用。这种费用的收取标准是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采矿权评估得出的价格为基准。对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缴纳方式,可以采取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
4、法律分析:5:5。法律依据:《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令第150号的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以下简称“矿补费”)由国土资源部门负 责征收,目前存在多部门征收矿补费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报请当地政府解决多部门征收问题,明确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为征收部门。
5、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矿产资源资产的收益分配和对生态环境的补偿
1、矿产资源净价值的补偿,是通过对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五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2、自然资源补偿,包括直接消耗的矿产资源的补偿,以及勘查开发所占用土地资源的补偿,对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治理的费用等。 (3)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补偿,包括勘查阶段(如果是探采结合)、矿山建设阶段、矿山开采阶段、产品销售阶段所支付的工资福利、原材料消耗、设备设施折旧等费用。
3、至于劳动的收益和资金的收益,都是社会收益分配的问题,不是产业内部要解决的。
4、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矿产资源收益主要来自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业权价款。其中资源税属于地方税,近海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政府,其他资源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
5、开采阶段:和勘探许可证类似,通常也需要对开采活动给予补偿。当双方对赔偿无法达成一致时,赔偿额度通常由区法庭确定。在昆士兰州以及塔斯马尼亚州,赔偿协议必须在授予采矿租约前提出。
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价值
在矿产资源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中,矿产资源净价值是基础,是先决条件;但是起关键作用的是矿业权价值,因为矿产资源净价值是通过矿业权价值显现的;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责任。这3个方面价值虽然处于统一体中,但是由于主体不同,它们的实现方式也不同(表1-1)。
暂定投产前每亩按1500~5000元计算,投产后每亩按5000~30000元计算。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和珍贵树种林,下同):以防护林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三倍计算或以被征用、占用时的实际价值计算。
从这个角度看,矿业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义务,应该向资源地政府缴纳资源环境价值损失补偿费用,以弥补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利益损失。国家一般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环境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矿业权使用费等各种税费来实现。 (4)社会补偿。
矿山开采企业需向相关部门缴纳生态保护补偿费用、环境保护资金、征地补偿费用以及职工社会保障费用。矿山征收怎么补偿首先要看征收的是房屋还是土地来开采矿山,房屋征收与土地征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补偿方式不同。
但是,从矿产资源和矿业资本收益分配中可以看出:资源收益(矿产资源的净价值和生态环境补偿价值)长期不到位,资源补偿费收取标准太低,与其对矿业的贡献严重脱节;矿产资源的级差收益基本缺少有效的调节;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补偿长期处于欠账状态;与此同时,资本收益长期越位。
矿区在经过生态重建后,形成新的人工植被,使矿区内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也产生好转。 评估矿区及其重建后生态服务价值,显示其在环境治理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是矿业用地规划、生态管理的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建立?
.加快建立“环境财政”。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为扩大资金来源,还可发行生态补偿基金彩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出发点。
生态补偿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目的,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自然资本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等。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在已有法律条款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补偿的原则、依据和标准,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顺利开发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以《生态补偿条例》为核心,建立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国家层面应分别制定《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单行立法及实施细则,地方也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各地的实施办法,以使生态补偿实践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矿产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应承担对矿区生态环境的补偿责任。通过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向矿区提供一定资金用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生态功能的修复,为资源所在地的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也可以帮助后代子孙实现继续发展,实现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补偿,政府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对此应建立起法律约束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等,而且要协调好各机制间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互补性关系和替代性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相对较独立的机制的作用,让整个经济补偿机制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加快建立“环境财政”。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为扩大资金来源,还可发行生态补偿基金彩票。
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体系框架
依据矿产资源的价值理论、资源耗竭补偿理论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理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应包括:一是对资源经济价值补偿。即因资源的合法开采造成资源价值损耗而由资源开发企业对国家所作的补偿;二是对资源外部性补偿。
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补偿,政府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对此应建立起法律约束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等,而且要协调好各机制间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互补性关系和替代性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相对较独立的机制的作用,让整个经济补偿机制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最后,根据能源输出地资源开发中的利益损失及补偿的内在机理,构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补偿机制,提出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资源补偿的方法、手段、途径与方式。
年2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凡在本国领域开采矿产资源的企业都应当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为1%,中外合作开采的石油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地居民的利益,以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2 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资源价格扭曲,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不拘泥于理论,既要参考国际通用做法,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本书在对矿产资源价值补偿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损失与补偿问题的实践,着重研究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产权价值补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