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的有关概念及问题
矿山环境问题是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洗选和闭坑等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害,主要包括:占用与损毁土地资源、破坏水均衡、引发地质灾害、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破坏自然景观与生态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受矿业活动影响而对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产生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土地占用及毁损破坏、地下水系统破坏、三废排放及水土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且具有地方特色。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新上项目,属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范围之内,此项目是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有关此类项目的审报、项目内容、管理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责任不明。我国至今并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该属于哪个部门,煤矿企业的责任仅在于怎么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使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至于对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它并不负有直接责任。
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是原煤生产缺少环境控制引发的综合现象。对其防范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依照标本兼治的思想,治本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入手,这需要多个管理部门和从事不同技术的专业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还需做许多的研究和探索。
地质灾害减灾工程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治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及“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事件。
三峡库区充分发挥监测预警系统和综合立体监测网的作用,强化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确保了 175 米蓄水的顺利进行。 四是加强管理,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成效显著。
准确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形势和需求,是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两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全国层面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及趋势分析
1、三是开展监测预警。根据初步判定的诱因,开展坡体地面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对滑坡体后缘变形重点监测,部署和完善滑坡影响区内居民聚集区周边的变形监测。对监测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预警级别,为专家研判和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四是开展矿山排岩场、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2、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站建设与管理,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报、预警,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负责全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资料的接收、汇总、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全省地质环境综合统计年报的综合汇总。
3、第三章 地质灾害的预防第十三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稳定性及危害性评价
1、稳定性极差的10处,地质灾害隐患极端严重,基本处于非稳定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短期极有可能形成灾害,但目前无法治理或治理成本远高于治理效果,应及时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将涉及964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2、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 (一)数值法 工程地质数值法,是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从研究岩土体应力和位移场的角度,分析评价岩土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状态。
3、首先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之后结合危害对象进行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性分级,如稳定性好,危害程度轻,则危险性小,相反即为危险性大,介于二者之间为危险性中等。 稳定性评价 根据崩塌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依据变形迹象,并与以往同类崩塌发生条件进行类比,综合分析后判定其稳定性。
4、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5、现象综合分析,管线大部分滑坡已基本稳定,但采煤触发老滑坡复活,同时产生一些新的滑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滑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属中等。 (二)崩塌 管线经过区已发生的黄土类崩塌11处,碎屑岩类崩塌28处,灰岩类崩塌6处。崩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管线经过的崩塌易发区,今后还将不断发生。
6、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从定性分析看,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越高,危害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从定量化评价的要求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需要通过具体的指标予以反映。
矿山历史原因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受“有水快流”政策影响,无序开采泛滥,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引发地质灾害。如云南元阳老金山金矿群采区发生滑坡,造成372人死亡,经济损失4亿元。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推动矿业再次高潮,未经严格勘探和科学设计的矿山开采加剧环境恶化。
但是,由于矿山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欠账太多,历史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一些地方继续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仍然任重道远。
矿山采、选技术落后,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选矿工艺简单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落后,导致治理进度缓慢。
根据矿区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地质、采矿条件的不同,地表塌陷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三类:①丘陵山地塌陷地。开采后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基本不积水,对土地环境影响较小,个别地区引起山体滑移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②中、低潜水位平原塌陷地。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1、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主要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2、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 1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突出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3、如果是我国的话,我国南方的矿产资料主要是金属矿产,如锰、钨、锡等。不合理的开发和资源利用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塌陷、岩体开裂、山体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