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地质勘察,我国有几种矿产居世界第一
1、我国稀土矿产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0%,素有“稀猛旦土王国”之称;钨和钛铁矿探明储量均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钨、煤、锑、钼、菱镁矿、重晶石、储量均居世界第磷、锡、石墨、萤石、等储量均居世界第第二位。
2、新中国成例5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3、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4、据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预测,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铁、铜、锰、金、银、铬铁矿、金刚石、钾盐等22种矿产现有可供利用矿区的储量尚不能满足2010年我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矿产勘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考验,并迫使我们对种种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与选择。
5、我国稀土资源世界第一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成矿条件优越,堪称得天独厚,探明的储量居世界之首,为发展我国稀土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稀土矿物约有250种,但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种,目前具有开采价值的只有10种左右。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以自己的艰苦劳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铁矿资源勘查的意义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相继探明了一大批重要矿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矿业生产和加工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
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在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基本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防止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以法制保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保持资源的动态平衡。
总之,西昆仑金属成矿省铁矿床具有重要成矿潜力,找矿远景广阔。层控碳酸盐岩型铁矿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富铁矿床的潜力,而矽卡岩型铁矿床往往具有规模小但矿石品位富的特点。因此,层控碳酸盐岩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矿床都应该成为进一步勘查的重要矿床类型。
因此,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是必然的选择。
矿产资源开采的利与弊
1、弊: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并且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庞大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异常紧张,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农业用地的紧张问题,甚至出现居民用地的减少。
2、开发矿产资源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引发塌陷地震;露天采矿需要大面积剥离地表土层,导致植被破坏;废弃矿石堆积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3、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建立大型资源开发加工基地,吸引生产力聚焦,甚至促成新的城镇化。另一方面,一种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关配套资源,资源相对集中,也有利于相关资源的开发。不利的一面,许多产业采用资源产地指向原则布局,离传统市场远,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
4、从人类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从国家的利益里说,是利大于弊。从人类角度来说,地球上保存一些未开发的地区,是对生态保护是有利的。从国家的利益来说,你不去开发,别人也要去的。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人类开发、利用地球两极是必然的。
5、矿产资源的开采,如锰结核的勘探,不仅会破坏海洋底质,还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长期影响。同时,宝藏挖掘和沉船打捞也可能无意中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上城市建设和大型码头等工程项目,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便利,但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潜在威胁。
6、我国目前实行的经济手段主要是征收税费,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税务部门征收的资源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2)资源产业管理部门的收费。
中国矿产资源世界排名第几?
1、中国是全球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2%,排名世界第三。尽管如此,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名第53位。
2、中国的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中国已发现171种矿种,并探明了159种矿物的储量。在众多矿种中,约有20多种的探明储量位于世界前列,包括钨、锡、锑、稀土等大约12种矿物储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矿产探明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3、中国矿产资源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人均排名第53位。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水平。不过按照45种主要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人均排名在世界第10位。
4、铁矿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达到463亿吨,位居世界第五。 锰矿资源:共有213处矿区,总保有储量矿石66亿吨,在全球排名第三。 铬矿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 钛矿资源:钛铁矿的钛保有储量为57亿吨,全球领先。
5、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2%,排名世界第三。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全球排名第53位。
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导致的结果分类
以矿业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结果作为分类的主要原则,从公益性、基础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的目的出发,将其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表3-1)。
矿业开发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有的是可以恢复的,如矿山固体废弃物对土地的压占、露天采矿场对土地的破坏、井下采矿诱发的地面塌陷等可通过矿山生态环境重建复垦被压占、破坏的土地,恢复土地使用价值;也有无法恢复治理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是无法恢复的。
发生在地表以上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大气污染;发生在地表的有土地压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尾矿库溃坝、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发生在地下的有地下水污染等。
矿产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塌岸、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开采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采矿地表移动。矸石等其他废弃物堆放对大气、土壤、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矿业开发诱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因发生过程有快慢之分,可分为突发性环境地质问题和缓发性环境地质问题,二者的危害性表现是有区别的。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如下: (1)三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 (2)资源损毁:水资源破坏、侵占土地、土地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水入侵等; (3)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山体开裂等。
(一)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资源利用效率总体稳定
经济发展必将加速安徽省土地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2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经济效益分析 (1)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全省垦殖指数为457%,总体反映出安徽省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很高。
开采难度明显提高,回采率变化不大。我国铜矿资源的禀赋不佳,开发利用难度日益增大,采出品位下降,资源贫化。2012年,露采采出品位为0.52%,与2009年基本持平;回采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98%左右;贫化率在20%左右波动(图1-40)。 图1-40 2006—2012年我国露天铜矿开采情况 资源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二)国外矿产资源利用困难加大 按照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我国矿业在“走出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缓解我国部分矿产资源的紧缺做出了重要贡献。境外地质矿产工作初见成效,初步建立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援外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取得初步进展,为后续境外勘查开发创造了工作条件。
近5年来,在不断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在国外矿产资源市场的开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利用境外资金也取得积极进展,矿产资源供应能力稳步提高。同时应当看到,开发利用率仍然较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要适当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切实增加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二)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1]效率。各地要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和时序。